嚴父出孝子家和親情濃
我父親出生的年代,正是近代史上斑斑血跡,飽經戰亂的時代。我的父親韓守義,民國八年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,早期遭逢軍閥割據的亂世,繼之又被德軍占領。迫於生活的無奈,爺爺只好送父親到工廠裡學習技術。在這一段工廠學習的過程中,他習得了修理機器技術,也養成他刻苦耐勞、嚴肅認真、一絲不苟的觀念與習慣。
抗戰勝利前,父親在青島海軍工廠工作,民國三十八年隨軍來到基隆海軍第三造船廠,服務於驗估科,負責船務修保時程管制、派工、零件分配等事務。不論本島、離島或前線等有關修保工作,都有父親的身影。
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,平時也常加班到夜晚,只要談到內燃機他就極為自負,他也的確在這個領域內一枝獨秀。民國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,大部分的艦長、輪機長,只要提起三廠韓領班,幾乎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,父親的技能非但受到夥伴申茂春、高萬祥的肯定,同時亦得到廠長辛月倫的賞識。
生活規律、勤勞、自信、恆心、責任等都是父親的特質,他的起居室雖然狹小,卻潔淨有序。不管他是穿上工作服或便服,總都是帥氣逼人。他走路步履穩健、上身挺拔,真是有著做為一個軍人深厚的底氣。但父親是屬於技術人員,不授官階的,可是他依舊把一生獻給國軍,這一點是全然不可否認的。
父親嗜好平劇,他雖然只是票友,但他認真學習的精神可不簡單;只要在家裡,他會一遍又一遍的放著黑膠唱片,更是勤作筆記,自唱錄音等功課,一點也不馬虎。等到退休後,他更風雨無阻地定期到臺北練唱,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票友們,共享平劇的美好。那種堅韌又有恆心的學習精神,真的讓我確切體會出「一勤天下無難事,有志者終事竟成」的真諦。
從前年紀小,有時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這樣嚴厲的管教我們,後來長大了,自己也從了軍,才慢慢體會出父親的用心,要早起、站要站的挺胸、坐要有像樣的坐姿、全家人要一起共餐、待人處事講求規矩禮貌等,所以從我們家走出去的孩子,不敢說有什麼功成名就,但至少每一個都循規蹈矩、人模人樣,這都是我父親的功勞。
父親是嚴父,也是慈父,一次我三弟腿部嚴重受傷,我趕去醫院探視時,卻看到父親在病房外的塑膠綠色座椅上暗自拭淚。另外一次是爸爸八十歲時,母親因病住進了基隆長庚醫院,父親前去探視時拉著母親的手,啜泣地說:「老伴,妳要好起來,沒有妳我怎麼辦?」鐵漢柔情,格外令人動容。
現在父親離世已久,而我們五男一女也都已退休,並升格成為爺爺奶奶了,但我們的家並沒有散掉,仍時常全家和樂融融的聚在一起,共同維繫著父親傳下來的這個家。
【作者速寫】韓孟君,陸軍官校三十五期畢,民國八十六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軍訓室少將退伍。
(點閱次數:3157)